古黑币29 个
成长值19294 点
金币2632 个
精华贴12 个
可遇不可求的事:故乡的云,上古的玉,随手的诗,十九岁的你。
从古至今,谎言一直是人类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社会现象。可以说,只要人类存在,谎言就会存在。我们身陷谎言的世界中,即使我们不想成为精于编造谎言的撒谎者,但也不会愿意成为谎言陷阱下的猎物。在本帖中,我将为你揭开谎言的本来面目。
: U D, S1 }2 V* Z0 H0 R
2 P% }& p! j. t; ?- W' b 谎言,又可以称之为撤谎的语言。它的形式多种多样,其本质就是欺骗。词典中这样定义“说谎”:说话者出于欺骗的企图把自己了解或者相信的某事硬说成是不真实的,或者制造某种虚假或误导的印象。根据这一定义我们可以得知谎言有两个基本特质,一是谎言的内容,即撒谎者自己相信的某事根本不是那么回事;二是撒谎的动机,即企图欺骗。
+ i: ~8 v% C- H/ g% z o' _3 @
_, I+ d x( m$ {2 h! O 虽然关于说谎的定义让人一目了然,但实际情况中往往有更加复杂的情况。比如说,讲真话和有意识地撒谎可能会同时存在,如秘书小王向上司解释她之所以迟到20分钟是因为路上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实际情况可能是,小王说的一部分是真话,因为交通事故可能只耽误了她一两分钟的时间。通过一部分真话,小王达到了欺骗的目的。
6 ] S/ T9 M" B) }$ C
8 U' `9 D, ?! w+ J( @7 f b, d 此外,还有一种情况:一个人有可能是在说真话,但实际上是在撒谎。如果有人误认为某件事是真实的,但是出于欺骗的目的故意向反方向说出,此时他说的确实是实话,但是根据说谎的定义,即使他嘴里说的是真话,但是他有欺骗的企图,那么他的行为也与说谎的定义完全相符。
6 C$ t$ ]; E- |# z9 O3 S; W2 c! t# H1 H/ z
6 y; R( r' ~9 n& ?5 a
谎言作为一种文化的表现形式,也有着自己的分类。
6 k9 |# v5 M) V: q9 W) [1.最容易被人识破的谎言——防卫性谎言) h3 [# X4 Q: H1 V: [' V
. |& ^1 \4 T O. E2 \$ C" K, F6 }2 e 防卫性谎言本意在保护自己和他人。说这种谎话可能是为了躲避他人的惩罚或攻击,或者是为了保护自尊。例如:6 P, `8 ~/ O( q* _* E
+ d( u. p/ {; x: | P3 v$ Y“这里除了我们家里人之外,没有其他任何人。”(抗日战争期间,一个藏匿了八路军战士的农夫对日本侵略者这样说。)
3 A6 n! M/ ]% }' U. h5 Q" z( ~" e+ L“我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总之电脑突然死机了。”(女秘书在不小心删掉了电脑硬盘上的重要文件之后,对经理这样说。)
5 \2 r: R; _+ p) j0 A 防卫性谎言属于最容易被人识破的谎言。通过说谎来保护自己或者他人是一种历史悠久的防卫行为。3 e( P& J0 J) P/ x. Q
, h. J- p! y- l
2.以自毁为动机的谎言——病态谎言
3 o" y) o& x- y0 E9 b1 D* @* {, t: @+ M: A3 W: ~. s* T
病态谎言也称强迫性谎言,是一种以自毁为动机的谎言,是一种在很少甚至不会给撒谎者带来好处的情况下说出来的谎言,也是说谎心理学研究者特别感兴趣的一种谎言。事实上,有时候即使说真话的结果更好,但这种谎言一样也会被说出来。& s: L0 H o* n+ D- g4 W) _
" S' g; q2 x) h1 s, R4 J( L% {5 G7 h 病态谎言并不全由情况因素决定,似乎是强迫性或者荒诞的。总体而言,当谎言对撒谎者本身正常发展或生活质量产生破坏时,它们就被定为病态谎言。
g6 o7 U5 `1 {8 n& m1 ^ f
x( F$ v) `# K0 p( P, K5 w 在病态谎言中,幻想性谎语癖是其中一种形式,撒谎者讲述涉及自己现在和过去生活中的故事。讲述之初,故事还能让人觉得可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言语中的自相矛盾之处便会将故事中的幻想成分暴露出来。辨别这种谎言的真假通常很难,因为事实和幻想可能会被巧妙地交织在一起。撒谎者所讲的故事就跟真的一样,而且讲述者的情绪反应也会与故事的内容完全一致,因此足以支持故事表面的真实性。
4 ~. `0 P3 H) ]0 I/ P! E& N" s4 X
; ^( z) t7 @' g1 v; Y# _# { 幻想性谎语癖患者心里十分清楚自己杜撰的事情是根本不存在的,因此总会设法显示他们的故事完全不同于精神病患者的妄想产品。如果尝试辨别这些撒谎者话中哪些是实情,那与试图去抓一条游动的鱼没有什么区别。/ [2 ?. T7 I) n9 b. t
! \" J% i. [* v! y( w# z) V- _3.社交客套话——无恶意谎言
5 o0 v8 Z2 o& p/ G0 r0 ?9 ~. e( @- d% u- L w+ P+ W1 s( J
无恶意谎言作为社交性谎言的一种,能起到润滑人际关系的作用。无恶意谎言经常无意识地以自然流露的方式表达出来。例如:
; L2 o+ ]6 w2 o& O* N+ m
7 O4 c; ?4 O9 h+ m“不好意思,星期日晚上我不能跟你一起去看演唱会。我另有约会了。”(事实上,这位女士根本不愿意与这个发出遨请的人一起干任何事,而所谓“另有约会”仅仅是她要在家陪她的宠物狗。)
& |6 C: h+ W$ d1 C) {) F& n% K& x
6 T; T' I% H# G. L9 ^“今天的晚会让我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夜晚,十分感谢你的遨请。”(然而事实上接受遨请完全出于业务需要,并且晚会实在令人乏味。)
: J4 j( ^" U8 u' I% t 一般而言,无恶意谎言没有欺骗的意图,主要是为了尊重他人的敏感和自尊。但是,有很多人却不这么认为,他们认为任何谎言都应该受到道德的谴责,人们应该尽可能把自己的话说得与实情相符合,即使有时不得已只讲部分真话也是好的。例如,上述第二个例子中被邀请参加晚会的人可以这样说:“您能邀请我参加这个晚会,我非常感谢。” N: w! Q9 \+ S5 F4 [: U$ s' Q
! l i3 S# q$ q+ k4.不道德行为——恶意谎言9 e/ u" P0 J5 k$ W: W& b" y
8 b: c1 n4 K- u% d* U3 l 恶意谎言意在通过欺骗使自己获得利益,因此被大多数人视为不道德行为。例如:
' s( S$ R, H4 m: ~9 X+ ]1 S9 p5 Q+ q: b: [8 j% g: j2 K( g1 t
“昨晚,我们的商船在东京湾遭到北越海军的攻击。”(这是当年美国总统为了让国会批准轰炸河内而说的话。然而事实上,迄今为止没有发现任何证据可以证明美国商船在当时遭到了攻击。)
8 `& q9 V( f% f2 l/ |) l
8 ?, w2 V t& v% y* D“我每分钟能打80个字。”(求职者面对招聘方这样说,实际上,这位求职者每分钟只能打60个字,并且错误颇多。)9 u ~' ?: e4 x, N. B* E0 J& Z& q- h& h
' Z* q/ n" Z5 c0 k“那家伙十分抠门,简直是一只铁公鸡!连请我吃顿饭都舍不得!”(因为小伙子没有第二次约会自己而恼怒的姑娘这样对朋友说。) 3 ]! |! c* G% w4 X* c) I
5.满足听者需要的谎言一一利他谎言
0 w" ?0 Z# T7 }7 e3 M8 Z" N9 a& s" i$ U* p. v9 u% t
利他谎言也称暗示性谎言,这种谎言本身没有恶意,试图通过讲部分真话诱导听者,期望给听者带来利益,减轻听者的痛苦或者增强其自尊。例如:4 A' x- c1 i- `5 s5 ]8 N
' v! C7 U& j9 p t) a
“你非常漂亮,非常聪明,长大后会有很多人争着娶你为妻。”(母亲对长相平平、智力低下的女儿这样说。)9 m5 S7 p6 d a! Z+ D6 g- H4 Z
2 ] Y: y! b" @- }7 W' d
“王女士,您完全不用担心,我们会用化疗来对付这种癌细胞。”(这是一位医生对一位癌细胞已经扩散的患者所说的。)
) J* u9 W" b% W! r/ E 根据谎言的恶意程度、说谎的目的等,谎言还有多种分类方法,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但对谎言的划分必须慎之又慎,否则容易产生道德暗示。
: v; q" G' T* W% ]4 L1 _; x) a% 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