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要造成二次损坏
4 P! [% p! `) K+ L, [5 K5 N 维修的基本原则是不要对故障设备造成二次损坏。通俗地说,修不好不要紧,但是不要将它修坏。不允许对故障机器进行维修后,破坏了原设备的性能指标。要防止维修后引出的新故障,更重要的是防止引出新的潜伏性故障。在维修工作中应当进行规范化操作。
. m: d8 x0 ?7 W9 ]+ L: z* S. f( T M8 V! w4 }% C0 ^
维修工作完成后,需要对微机进行整体功能和性能检测,不要只局限于故障点的检测。这是维修任何设备的最后一步工序,也是必须做的一步。当一个故障排除了以后,维修人员可能会认为大功告成,其实排除了故障点后,仅仅是做了一部分工作,更重要的是整体性能校验,以避免发生二次损坏和隐含故障。
8 [: w0 W1 w& ^0 p0 b% x0 i f& X- d q+ S
2.先简单后复杂 ( a4 e7 v9 s% ]& |) {: R- y
维修时一般按照先简单后复杂的处理原则。维修时可采取以下方法进行:
- ~, I4 \. P. p7 M1 {
2 J+ y. B! O: q ①.先问后修。在维修之前应当与用户进行沟通和交流,仔细询问用户以下问题:4 E3 I' r; V0 I, M4 _1 c1 `( p
- m( D( x2 R+ b7 {0 s微机故障发生时有什么表现,如死机、速度极慢、异常声音等。
% L, j* D- v; s7 d" C& \用户进行哪些操作时会出现故障,如开机、玩游戏、上网、运行某一软件等。
* h9 K7 j! N# b8 Z1 B; o故障发生之前的运行状态如何,运行正常还是已有一些故障迹象。& A7 H9 d5 f5 e8 b
故障发生之前用户进行过哪些操作,如安装过某一软件、改变或更换硬件设备。
7 z* v& C- J$ s/ s系统运行环境如何,如硬件配置如何、操作系统类型、是否双系统等。
5 t/ _$ T1 o& _& K用户有什么特别的使用习惯,如微机运行时间长、经常更换软件等。: H7 T ?3 a; s: S
用户自己采用过哪些维修措施,如重新安装系统、清洗灰尘等。 , W& r1 q2 G, l$ I Y, D
详细的情况将使维修效率及判断的准确性得到提高,这样不仅能初步判断故障部位,也对准备相应的维修备件有帮助。但是,也要考虑到用户可能不会说明由于错误操作导致的故障。
5 t6 j0 B) |* E* I- ]. ?8 D% |$ e3 d, y: j- [; R4 c
k; h5 u6 H; J" m
②.先想后做。先想后做是先分析考虑问题可能出在哪里,然后再进行维修。维修前首先冷静判断故障属于硬件,软件,还是使用环境造成的。对微机进行维修前,要做好对故障的分析工作,不可糊里糊涂地动手,必须养成有条理的工作习惯。8 ^5 W# z$ s0 P
3 J" D4 V% j$ j% L7 n @5 F 在分析判断的过程中,要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判断,对于自己不太了解或根本不了解的技术问题,一定要先向有经验的同事或技术支持工程师咨询,寻求帮助。/ t5 L2 D0 |- d8 u+ z0 ~5 _
- G# T* X: d) K: U0 S% f) s
③.先查后修。在与用户充分沟通的情况下,确认用户报修的故障现象是否存在,并对故障现象进行初步的判断。在进行故障复现工作时,一定首先检查系统硬件是否有明显损坏现象,使用环境是否正常,然后再进行检查工作。不要贸然开机,以免造成二次损坏。
5 T% P _2 z) o0 C$ y# O% s6 }- X( ~( Q7 F s% L
故障复现检查时,要小心谨慎,出现意外情况要随时准备紧急关机。进行故障复现检查时,不要进行任何硬件或软件修改性操作,只需要仔细观察故障现象,记录重要的系统配置。对于观察到的现象,尽可能地先查阅相关的资料,看有无相应的技术要求、使用特点等,然后根据查阅的资料,再着手维修。
, E! ~$ P8 d2 [& }4 ~& l0 c m
% ]4 m$ ^7 s: q* L ④.先软后硬。从整个维修判断的过程看,总是先判断是否为软件故障,先检查软件问题,当软件环境正常时,如果故障不能消失,再从硬件方面着手检查。
# k- Q f7 T6 R3 h9 E( e |
6 S& k0 \& G6 g* B 首先检查软件配置是否正常,然后检查系统设备是否冲突。例如,BIOS参数设置是否正确、驱动程序是否正常、硬件设备是否冲突等。: P1 M4 d/ e( ?7 i5 y
* }0 {# }1 B" X- l6 ^ ⑤.先外后内。先检查使用环境是否正常,如检查微机外部电源是否打开,设备和线路是否连接好等。这些办法都尝试后故障现象仍然没有消失时,再打开机箱进行检查。
* b0 J/ G; D/ F& _2 V- L
7 R* ?# t, @$ b! k' O 考察故障发生前的系统变动,大部分故障可能是由最后一次的软件或硬件变化引起的。例如,更换部件、突然停电、注册表修改等。
% B* @& p2 ~) A+ N' v( @- Q# K& v" ?7 v6 ^- X( H
反复改变微机软件或硬件的工作状态,仔细观察是否发生某些变化,根据这些变化来判断故障位置。能够正确处理任何故障的维修人员是不存在的,对于一些暂时不能处理的故障,可以通过因特网寻找解决办法。! x' k# [: x& D3 r; Z
9 N7 j7 X0 X! F; e& s 有些品牌微机不允许用户自己打开机箱,擅自打开机箱可能会失去一些应当由厂商提供的保修权利,用户自己进行维修时应当特别注意。$ ^, ]' h( ^9 B
8 n% V7 I+ ] s! D U1 r. S3.规范化操作 4 y6 L0 o R$ _# v6 P; I; ^
专业人员必须遵循规范化操作原则。维修工作中的不规范行为是造成二次故障的最大隐患,有些规范看似简单,但是非常易被维修人员忽略,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因此,在维修工作中应当遵循以下规范。 # |! x1 X q4 e6 e" d4 i/ D3 i
在维修工作进行前,一定要释放身体内的静电。 % i* c+ P4 F8 |) O8 {
一般情况下不要进行带电插拔操作,带电插拔使板卡性能变得不稳定,容易造成接口烧坏。而且这种隐性故障很难判断出原因和进行维修。即使在电源通电,但没有开机情况下进行插拔,也容易损伤显示器、打印机、鼠标、内存等设备的接口电路。! p& P, X! \* A" |# q7 T
! V! B% g, [* |' T
拿电路板时,应尽量拿卡的边缘,不要将手指抓在电路板信号线路上,这样容易将手上的污渍污染到电路板上,造成日后的电路板线路氧化断裂。更不要将手指抓在芯片上,这样非常容易造成芯片静电击穿。如果一定要接触内部线路,最好戴上接地指环。
( D# [, W. Z( K3 ~, ~1 ^3 s1 ?
# u' q# q' m# e6 o% [ 不要将维修中使用的部件、元器件随意乱放,乱放会使元器件引脚弯曲变形。不允许电路板堆放在一起,使电路板表面受到损伤或遭受静电损害。
9 m. P5 S8 e! Q, A/ h8 V5 L6 G0 [! \# k) W! O" l
对维修设备要轻拿轻放,尤其是硬盘不能振动,轻轻摔一下就会导致硬盘的物理损伤。各种电路板卡不要堆放在一起,这样容易使板卡上的元器件针脚划伤板卡上的线路。& C# ~/ |8 f9 g D8 J/ R w
. O3 r3 o9 W: d
对某些不熟悉的设备,应当记录维修拆卸步骤,以便复原安装。拆卸各种不熟悉的接线、插头时,应当记录它们的位置。例如,信号线的排列方式与插座的对应关系,跳线插头的排列方式,电源线的极性等,以便复原安装时不产生错误。
4 g u6 V- J* M3 d7 m% G1 {
" Z: ]: z! ?4 v5 C 电路板安装时应当保持平整可靠后,再固定螺钉。如果板卡产生变形,当时可能故障现象不会马上出现,工作一段时间后,电路板内部导线由于振动等原因,造成信号时断时续,工作变得不稳定,出现莫名其妙的故障。例如,有些很薄的四层主板在插人显示卡、内存条时,用力过大会使这样的主板产生弯曲变形,然后又恢复到平整状态,结果造成主板内部电路隐性损坏(如下图所示)。, Y; ^. A, [7 y* r- p6 W
+ g ?9 S, ]- g' x, J Y9 t5 h. h
9 Q; b( d0 A7 T7 O 主板安装不平整,可能导致内存条、显示卡等设备接触不良,甚至造成短路,天长日久甚至就会发生形变导致的故障。# i P" V; Q/ K9 B& G
# Y8 h1 H0 \ L, [8 s S5 Y7 j2 j4.保证维修人员安全
3 C- P' E9 A8 t0 M# }, o6 g, [ 防止高压电击。显示器的阳极工作高压一般为数千伏甚至万伏左右,测量电压时必须采用绝缘良好的高压探针,不宜采用普通测量引线。微机电源、显示器的次高压也是危险电压,足以危及人身安全,应予以注意。注意高压“串点串线”现象:出现故障的微机,往往存在绝缘击穿现象,以致造成高压串点串线,对此检修者务须当心。
& O( G) d' s9 R8 f( p& j% o- N' ?) f2 z% ~8 Q3 C! E+ H
养成单手测量的习惯。防止双手同时进行测试,以免不小心接触强电部分,双手与心脏构成回路,危及人身安全。8 I5 h$ I/ {, ?9 I% D
( Y* L0 F2 D! Z& U3 _2 }# J, f5 Q; [1 j# |
防止大容量电容放电击人。在主机电源内部和显示器内部都有大容量电容,即使关机后这些电容也不能马上释放储存的电荷,这时接触容易造成放电击人。因此,在连接测试线之前,最好先让滤波大容量电容释放掉储存的电荷。
+ k6 y" G" S( R8 h
3 Y! O$ q, M4 Y0 c6 A6 o! w2 I$ i' u! M- n. H; r O
测前先断电,断电再连线。在测量高压点电压时,应当先切断测试线与高压点之间的连接,连接好线后,再接通电源,以确保人身安全。
( o/ [6 C8 v, `7 G
" w" p5 }/ N9 v7 V# ^% v; e5.保证维修设备安全
, D5 g' F: c- R8 G9 z 防止静电。电子元器件对静电都很脆弱,维修人员穿着的化纤、纯毛衣服容易产生高压静电,因此必须远离电子器件。例如,据某维修人员亲身经历,在穿化纤衬衫工作时,偶然将硬盘电路板面距身体10cm处划过,结果听到咝嚓放电声,一个新硬盘就这样毁了。塑料包装也有高压静电,例如,显示器打开塑料罩包装时,经常听到呲啦一声,这就是静电。7 y) r& `& [1 Y4 J5 ~
7 t$ a5 l( s: D$ F6 v7 S9 R% }
要注意在接触电子元器件之前给自己释放静电,最简单的方法是在维修前用自来水洗手,自来水是良好的导体,可以将身体表面的静电带走。也可以将手接触机箱、铁柜、铝合金框架等大导体。但是接触点必须与导体相连,如铁柜上的金属螺丝等,如果铁柜表面涂有油漆,或铝合金表面有氧化铝薄膜,它是不会导电的,接触也没有用。2 l( R* O5 @: z7 l z' c" b; \+ D
2 y4 t$ V) l0 j3 T
日常生活中静电是无处不在的,当脱一些化纤衣服时,有可能听到声响或看到闪光,此时的静电至少在5kV以上,足以损坏微机的元器件,因此维护微机时要特别注意静电防护。
+ c' K; q- `2 i% y) B. I! b6 c/ r5 w/ {4 T) Z
由于微机板卡上的集成电路器件多采用CMOS技术制造,这种半导体器件对静电高压相当敏感。当带静电的人或物触及这些器件后,就会产生静电释放,而释放的静电高压将损坏这些器件。
d! m: v0 @- K6 ^' J( B8 O. @: Y$ ^1 v/ y4 z3 ^# |0 Y$ {
不要穿容易与地板摩擦产生静电的胶鞋,不要在各类地毯上行走。脚穿金属鞋能良好地释放人身上的静电,有条件的维修工作场所应采用防静电地板。3 [& }8 e# V# c# i4 r# R
. C8 t3 p& ^7 \/ r6 k. D8 D
保持一定的湿度,空气干燥时容易产生静电,理想湿度应为40%~60%左右。清除机箱、板卡上的灰尘时,最好使用皮吹风。使用毛刷时应当注意消除毛刷上的静电,不然容易对集成电路芯片造成损坏。! p- B# x& h2 n! g2 a+ u, @+ X
5 ` s' u, N6 B
注意接地。使用电烙铁进行芯片、线路焊接时,应当接好地线。为使维修正常进行,检测仪器与被检修微机必须有共同的“地”。被测微机的主板与机箱外壳不能与电源线的“相线”或“零线”一端连接,最好采用隔离变压器使微机与电源线隔离。4 l5 }8 v6 o( H3 J9 t& _% N$ Y
- D2 \$ a7 \' X0 T# W 测试线应当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在维修前,应检查绝缘磨损或断裂情况,并加以排除。应首先排除短路故障,再处理断路故障,尤其要防止造成新的短路故障。
K3 C- o- L7 Y3 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