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东和原子家庭规划的区别。
0 q3 j2 E5 Z$ m
( S; }: x* d9 N; g 小东家庭条件优越,为什么家庭可以协调关系留在银行,为什么作为老首长的爷爷给否决了?为什么让小东去拿着红头文件去南京深造,当几年军人,通过这个跳板可以直接进入省级党政机关,会有着比银行工作更美好的前途?小东的爷爷对小东的期望值更高,并且又能力去规划,小东的父母也认可。或者说小东爷爷的思维体现在小东身上,小东自然没有这个能力,这条路的规划,并且可以走通,原因是小东家庭的规划能力,和家庭对规划的实现能力,这里面包含社会地位,人脉关系,等等。
: k# B7 |* w+ y, d) U8 p% y) Y- F5 u: i4 _
小东的恋爱为什么那个县城的女孩子,家庭父母方面解决不同意,到了拍桌子,砸椅子的程度也要阻止这段恋爱。这是小东父母不是东西吗?我相信大家都知道不是,因为小东的条件摆在那里,是选择婚姻的问题,绝对不存在找不到媳妇的问题。( a- H2 R$ H, w8 I
9 w$ g. Y) J4 m8 C7 N; Z2 e+ [3 G 既然工作是一顶一的好工作,家里可以给其购买房子,这个小东连想都不用想,这样的条件为什么要去选择一个相对家境较差的女孩子?小东父母考虑的更多,还是想让小东选择家境好的,将来的岳父母能够对小东的工作事业增加助力,而不是因为岳父母和媳妇成为每个阶段的阻力,或者困恼。6 b1 q9 k+ s/ T! K$ H
* p2 s: T$ t( e! I: P
小东的家庭承担小东的婚姻很简单,为什么,父母还极力阻止小东同县城同学的恋爱,就是因为小东的父母想两好合出一个更好,小东后来的世界情况也是按照父母的路走的,找了一个同样家境的女孩,准备结婚。。" e3 ?/ d4 V5 v$ {
" V0 G2 F, N! g6 X) o3 g# R 我曾经问小东,为什么最后还是让老爹打败了,听从了安排?小东的原话:老头子是个副厅级干部,不是傻瓜吧。小东的父亲让小东去征询了小东父亲的一个下属,小东父亲的这个下属就是娶了个农村女孩,然后小东父亲的下属在叙述完自己的故事,给小东的建议是听从父亲的话,因为那是很实际,很现实的。& q4 c' y: O+ w3 z
V* B2 I2 ^' B) ^& b9 n) Y5 o( L
这样简洁教育的方式,孩子是比较能接受的,还有就是小东自觉不自居的强调了,老头子是副厅级干部。为什么说这个,因为小东心底是认可爸爸的成就,认可爸爸不是个泛泛之辈,这种内心的肯定,才会遵从。从而小东的规划道理一直在良性发展。。。
! L/ I3 o( ~* y! h5 U6 D5 j( w% ?9 \0 l% |7 n8 v
原子的悲哀在那里,也许单纯的比较,小东和原子两个孩子,原子更优秀一些,或者说原子的能力在某种程度上比小东的能力强。
- z- H( W. z- m) T; ~% P; h, A% {, q
但是,加入父辈,甚至爷爷辈的家庭比较,原子就彻底被打到山底下。原子在学校就追到了媳妇,并且没毕业双方老人就见面,这的问题在那里,错的不是原子的恋爱,而是原子以及原子岳父母的目光短浅:孩子恋爱了,老人赶紧见面吧,这样咱们也算完成任务了。; s0 w0 X, ?3 l, }
- w& K& j) Z; m$ q% W 原子贷款买房子这点没错,甚至结婚都没有多大错,问题就是听从了父母的结婚后直接要孩子,这成了原子的身心俱惫的导火索。原子只是在这个城市读了四年书,毕业找了份跑销售的工作,对这个社会现实的了解程度可以说少的可怜,他这个年龄自己是没有能力规划的,那么父母呢,以及原子媳妇的父母呢,很抱歉这两对父母还处于县城和农村的认知上,恋爱,结婚,生孩子,越快越好。
3 }$ x$ C, y: n2 c& e9 A
1 B- W/ M" l9 y# F) ?: ~+ m3 M% B 因为原子和媳妇自身的年龄摆在那里,不可能对现在直观的现实世界有个良好的认知,那么深爱下,寻求婚姻是必然的。但是这种选择很盲目,是属于头脑发热。
8 N6 E F& y+ c
' \+ U4 k, d! s; P v% k 房子是贷款的,一切的说话开销都是需要金钱的,一切的一切都是需要物质的,但是这些,包括原子和媳妇、原子父母、原子的岳父母根本就没有看清,双方老人还是自认为出个首付孩子读了大学,自然就能过上他们父母相信中的那种城市生活。1 W( h$ X( K' p6 @0 U
% z/ a. m" Y4 F
原子的一头包也就注定了。8 Q$ t& V+ ?& R3 ?3 w1 M. y, y- n2 s
' w _( ?, {* n 原子的父母以及岳父母不是没有给原子规划,只是这种规划是给予县城农村同年龄接待的规划,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金钱物质预计过低的规划,必然出现问题,必然让原子,原子媳妇都很累。甚至父母跟着累,就是这么一个把农村或者县城的规划观念,让原子在一个城市走那种父母能够接触到农村县城的规划道路。这两个环境的花费根本不是一个层次,也就是金钱物质的匮乏导致了原子的一系列矛盾。2 u: V; m5 c9 l; `$ R0 M
+ y& l2 ^. a: D" x& u 原子的父母曾经提出结婚晚点,但是原子不听,为什么不听,结合小东说:老爸是副厅级干嘛,总不是个傻瓜吧,原子对我说的是:当初太自以为是了,觉得父母就是一乡镇工厂职工,自己上了大学,觉得父母活得真失败,心理甚至瞧不上,他们说的觉得根本就不想听,也不会听。
& t$ `4 G0 \% p8 @& N9 ^) O; o! z+ W# {5 F& v$ A; h2 z
为什么原子会有这个状态,因为原子上了大学,因为原子的父母在上了大学的原子的眼里。在省城过了四年的原子眼里,这四年原子某个程度上已经彻底把父母的人生给否定了。所以原子没有听从父母晚点结婚的建议,我想原子的媳妇其实心里走势过程应该也是很原子相同。- Q* W6 \: ]3 T+ t- f! K
" y, l3 U, d5 x& K9 d5 Y+ ]
原子,小东两个孩子的道路差距巨大的我也不想去想。
: \8 l! I* @7 w- ]/ y; Q9 @. T
2 Z, a* H" N& E" M# F1 @ 同一所大学的孩子,单纯比较孩子,也许不相上下,甚至原子更强一些。但是加入了父辈,祖辈的能力,背景,见识后,原子这个自身能力和小东差不多同学,立马在起跑线被甩了几条街,这种东西我也考虑不清楚怎么改变。
+ w$ y' s5 W) d3 v5 F% P
9 U+ T# T2 O/ e4 k# g6 C 当然有吧友说,寒门也能出贵子,什么机遇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楼主也快工作将近十年了,从起先的观察这群孩子,总结出的一点细枝末叶,到楼主自己身边的朋友,同学,好似都在沿着一条的无形的线走,这条无形的线的开头就是家庭环境,见识,家庭规划。& N/ M- ^: N3 n2 W8 p
5 R4 `5 `- Z1 H. n7 Z 也许我相信天道酬勤,但是楼主身边真的没有发生过什么奇迹,通过自己的努力,摆脱了贫困的轨迹,摆脱了那条无形的线,从此过上让周围人羡慕嫉妒的人生。富人家的混蛋孩子有李天一,穷人家的就有一个马加爵。都是个例,根本代表不了所在的阶层。' b, a& v5 ^! z+ p- J% D* F
U: W% u' d$ |7 ^' @
大多数出于各个层次的人还是沿着家庭开始的那条无形的线在走,在生活。其实过得好不好,压力大不大,心情舒畅不舒畅,唱高调是没有的,在那里自我强调和疯子似的想摆脱也是不现实的。
$ u. a: T* j" v0 k2 n S% N$ j4 F' N* I" e: S( i4 E- F9 b% t
马克思说过:阶级一旦形成,那么出于各个阶级的人想打破阶级的鸿沟壁垒几乎不可能。楼主自己也是追寻到细枝末节,看到一点点,也希望找到通向快乐人生钥匙。但是,楼主生活的城市,工作的单位,楼主接触的现实,阶层在固化,富有越来越富有,穷困依然还穷困。
" y; G9 U$ k5 M x$ }' J
$ w$ A! W* W9 C* F3 C 有位吧友留言说,年纪越大越相信命了,我挺认同,记得又一次在办公室谈起“命”,有位年长的同事说“命这个字的结构是人一叩”。然后说,古人造字是有含义的,不是象形就是会意,人为什么把一叩造成命字呢,也许就是这一叩首的的组成了命字的解释,也许人真的有命,也许很多事早就注定了,一叩首为什么叩首呢,因为自己服了,因为自己承认了,认可了才低下头叩首。
\' f! e4 r/ C, ~. `
8 F& l: @# }9 r5 E 治国和周周的新房5 X+ S3 T5 p7 C% B) O f U
8 b9 C9 a2 w, L# @ 治国最近频繁的拨通我的电话,治国要买房子了,在市郊的一个小区。当时听到位置的时候,第一感觉是远,从治国买房子的位置,到治国上班的保险公司,我估计要是公交车,需要倒三次,不堵车也得一个小时。当时,我就对治国说:远点吧,是不是考虑一下治国你没有车,这样单位和家的距离很远。治国的回答是:远点但是价格低些。/ _0 O: d' a! n
% } b' B( R: ^- G1 j8 k# r# h 原来治国给我电话是有所求的,即便是价格低点,市郊的房子,治国也只能首付30%,其他的自然要贷款了。房屋贷款也是有学问的,因为银行一般不太愿意接受“公积金贷款”,公积金贷款的利率比较低是百分之四点多,所以银行对公积金贷款卡比较严格,也就是不愿意贷,银行批复拨款快的是纯房屋商业贷款,因为利率比较高,能达到百分之六点多或者百分之七,这样每套房子拉到十几二十年里面,银行的利息收的要比纯公积金贷款多不少。
& e& [# E8 s2 r5 N8 L: q( ?/ y2 s$ ]- r+ T
治国想通过我给其办一个公积金贷款,这样可以少付不少利息。当时我第一反应是,治国应该找风控部曾经实习的部门吧。原因有二:第一,这不是我的工作范围,第二风控部应该说话好用点,毕竟你在那里直接实习了六个月啊。可惜的是,风控部好像没有人愿意帮治国,那么我也只好跑了一趟,去打招呼,没费什么劲,治国的贷款给批复了。
8 Q) U/ E9 o1 o& o' Q2 W
# o- G) J/ M c7 K: ` 起先这事我并没有在意,当时只是觉得举手之劳,但是后来治国因为这个非要请我吃饭,我才知道,治国为了这个贷款,跑了多少趟。治国告诉我说,没想到买房子这么难。治国告诉楼主,他为了买房子,几乎看遍了这个城市所有的楼盘,跑了三分之一二手房中介中心,就是想买一套价格相对能承受的房子。, b5 _5 h! p! b$ q8 l: q7 s# f# I
- w/ d f) |$ z6 f7 U3 c 几乎看遍了这个城市几乎所有的楼盘。说是一句话,但是实际行动,对于没有车的治国来说,我觉得应该是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和所有本该和女朋友逛街、看电影的时间全部用来看楼盘找价格合适的房子。
% ?3 p0 \2 U# v2 Z$ t, D& u( H* F& z; Z( ~ r$ s
治国在那里讲着,楼主的脑海里展现出这么一个场景,治国坐在公交车上和女朋友拿着一个楼盘、一个楼盘的资料,在那里翻看,然后一个楼盘一个楼盘的去看,去问;这里面当看到大房子,看到好小区,治国和女友因为手头的钱不够,带着羡慕无奈的眼神,在奔向下个楼盘的时候。那心中的五味杂陈应该只有治国和他的女朋友了解其中的含义吧。
1 _8 r& m5 l+ L0 {2 @
. j2 K3 n: s' Y8 v: x k+ Z' Z1 Q 能说什么,又应该说什么?这也许就是贫苦家庭孩子留在城市工作,安家的必然过程。给治国办贷款我没觉得什么,这是楼主的实话,楼主只是从办公室走到个人部去打了个招呼,然后就是接到电话说可以。楼主没想到这件事,治国却是甚是感动。
5 O, H8 y/ p! B2 s3 F- b2 d y" _5 M& U2 `( o
治国在看好这个房子,提出付首付的时候,然后贷款,本来购买房子的房产公司是有几家银行的设点的。当然这几家银行,治国每一家都递交了贷款申请,无一例外的批复都是将近7%的商业利率,治国无奈了。最起先,治国的女朋友通过自己单位的领导,请客吃饭,这个领导找到相关设点银行,据治国说废了半天劲,设点银行的批复是可以把治国的贷款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公积金贷款,剩下的一部分按照商业房贷利率,组合贷款。
( S, w7 a% w4 |$ x* d5 A8 f+ v1 o! k$ v" q. O
楼主每每听到组合贷款这种奇葩招数和规定的时候,真是感叹,是什么样的牛人设置了这样的天才技巧,真是为了抠唆老百姓的那点钱,用尽脑细胞!#j318:
" M1 }4 o) V3 Y! W& k0 s# c
, Y# i( y A l% n! i 治国的房屋贷款给办理了以后,楼主也很快淡忘了。直到一次机会去了治国的新房,治国的70%贷款购买的新房的时候又是一番无限感慨。
( C p' h, J4 o! e3 R1 L' r6 T: I0 z# q( D& @: |( i
因为楼主所在城市的南部郊区,有山有水比较风景秀丽。假日休息的时候很多城市内的人喜欢开车到南部,去踏踏青,去吃个土鸡。一次,小胖邀请楼主去南部吃土鸡,在南部吃了土鸡、猪蹄的楼主和小胖开车回市里,在刚进入市区的时候,路过一个小区,小胖对我说:治国的家就好像在这里,不知道在家不。
8 V3 k$ V# H- l# R% n+ ]7 L
! m$ O, O7 c5 X 因为帮治国贷款的原因,楼主也有点好奇,就让小胖打电话问治国在家吗?电话的结果是,治国在家,电话既然打了,那么肯定是治国强烈要求我们去新家坐坐,那么我们自然就把车开进了治国的小区。
! t. {. E1 Q) ]* x7 O2 r! `# H: a; `$ }6 S4 E3 Q* N( }
治国自然和女友在楼下接我们。上楼来到治国家里,才发现治国的父母和弟弟也在,然后是冲茶倒水,加点烟。 在说着闲话的同时,我环顾了一下治国的新房,没有装修,客厅有了很简单的家具,看样子是已经住进来了。小胖说治国你应该装修一下,治国说:买了房子就没什么钱了,哪还有钱装修啊。, C/ v' q" P! O, U
H7 l+ r- H: T5 i! W
小胖很聪明,立马转换了话题,开始和治国的爸爸说话。看着这个大概70来平方的房子,也许两个人住可以,但是加上治国的父母和弟弟,就觉得这房子立马挺热闹,人有点多。原来治国的弟弟没有考上大学,也来到这个城市,在治国保险公司的合作汽修厂学习修理汽车,这样父母也就跟着来了,这样算是一家五口住在这个70来平方的小房子里。
4 A+ U! h5 x, _. k4 `& O
0 `2 n: `- J( p* \ 楼主的第一感觉是治国的女朋友挺不错,能接受这种情况。真不知道这个只有两间卧室的小房子,五口人是晚上怎么睡的。谈话的过程中,才了解治国已经在老家举行了婚礼,并没有在工作的城市在请客,原因是人不多,这个城市的婚姻饭店的价格实在是高,也因为买了房子,手头实在是紧张。小胖还在那里说:治国,没有带着嫂子去旅个游啊?治国低下头没说话,治国的媳妇就在此刻起身去了厨房。我拉了小胖一下,不让他说了,楼主总觉得治国的低头,治国媳妇的起身离开,是一种无奈。/ C1 m% c9 z! G/ O
|- {' _& C9 e- \7 M. B; H, q 治国的爸爸看到我们的到来,聊天的兴趣倒是很高。第一感觉治国爸爸是个倔强的老头,当楼主出于客气,问了治国的爸爸的年龄后,有点惊讶,因为治国爸爸和楼主的叔叔同岁。但是楼主的叔叔还和楼主称兄道弟拍肩膀,感觉楼主叔叔还是中年呢,但是治国爸爸已经白了一半头发,脸上刻着很深的皱纹,从那双粗黑的手,就能看出这个老头一辈子都是在从事体力活。8 L) B V& Z% J3 F. ?+ r
- C" F9 Y5 Y# V 治国的爸爸不断的强调,他们为治国的新房出了7万块钱,这是他打工挣的,是出了养育治国和治国弟弟一辈子的财富了。看得出老头很自豪,也对自己为治国首付出钱,感觉自己功劳不小。楼主和治国爸爸的聊天中感觉,治国爸爸有个可怕的思维,也许会形成治国以后生活道路上的强大负担。
9 s, C1 ~+ n6 | ?7 |9 n
" J& }0 z( E5 U, D% v( L 治国爸爸一直强调年龄大了,大儿子有出息,大学毕业,在省会找了媳妇,买了房子,自己的任务完成了,平且自己积蓄的大半给了治国付首付,治国作为哥哥自然应该承担弟弟的责任。治国爸爸对着楼主和小胖,好似在讲自己的历史任务自豪的完成了,接下来就是治国在享受了爸爸供应的大学教育后,找到工作,接受7万块钱的房子首付后,治国应该也必须要承担起弟弟,以及治国的家庭来。, a6 K% }; }& w5 u) b
! A8 f4 R: J; Q$ m7 r 楼主看到自得意满治国爸爸,看到抱怨城市啥也贵的治国妈妈,还有治国那个一句话都没说的老实弟弟。
$ l: _' I- G2 v$ [. w$ s; ~* l, I; s
楼主看着治国就是在大口大口的吸烟,也许治国大口的吸的不是烟,好像是在消化某种压力,某种难以承担的压力。
8 v6 B9 ^7 a; h* T6 n. t* H3 C/ L @ Z4 }2 M8 q% [
坐了一会后,治国要留我们吃饭,早已经吃的一肚子土鸡的我和小胖赶紧起身告辞。当车子行驶出小区,小胖告诉我说:刚才问治国媳妇,新婚生活咋样?治国媳妇答复是:谁见过这样的新婚生活,早知道这样还不如租房子住。
5 |0 C+ \$ K$ s3 L+ @
6 j5 h; J& G" h 当小胖说完这个的时候,我突然觉得治国家里的沙发是一个炸药包,引线已经点燃,至于什么时候爆炸我不清楚,但我肯定,这个家庭炸药包肯定会爆炸。
# k+ g0 A# u- @" H3 ~
! q: V7 g3 l1 A4 \' t8 w& m 如果不去看治国的一家的境况。周周的婚房也许给我的感觉就是一个大房子。
$ f) f: ^* X/ u/ Z( m+ k3 }1 a; F& g3 V0 n* ^& I1 m/ p% R$ \
某天下午,下班碰到我的同事周周,也是那些实习生里面第一个确定留下的女孩子。下班了,楼主刚要发动汽车,看到来接周周下班男友和周周,周周对我说:我的新房装修完了,在楼主家小区隔着一条马路的新建小区里面,以后我们不仅仅是同事了,还成了隔着一条马路的邻居。: t( ]0 ]0 {' @& y; L$ ~4 O
. j& L: ?2 E* Y# t/ p2 L
既然同事,现在又邻居了,那么无论是出于什么,楼主也是得出于礼貌去看看周周的新房的。周周的小区,是新建小区,里面的房子大概以大户型为主,价格几乎是楼主买房子时候价格的一倍,这就是楼主最初对周周新房的了解。
/ q. u0 S6 s! x) H' G" F) ~# V0 o" H; ^+ \1 @
那天傍晚,我回到家里,又接到周周男友的电话,邀请去看看,楼主只好带着老婆,抱着儿子,来到隔壁马路的新小区,周周的新家。- w; P- d2 I- E9 u7 ?6 o$ F
# {( X- o5 j8 Z) ^, h9 M+ L 在迈进门口这对新人的小家之后,楼主不夸张的说,第一感觉真大啊,看着装修的欧式风格,善于接待的周周抱起了我儿子,拉着我老婆坐到了沙发上,周周的男友,陪着楼主看房子,楼主有点恍惚。这是实话,这套房子的样式、大小,就是楼主经常做梦想自己能够住上的大房子。( y! n! e2 s0 A8 {# ~6 n
) [/ m' K, E: p6 }* l& G 周周的热情周到很快就和我老婆打成一片,然后从周周的男友口里知道这个房子,210多个平方,错层建筑,四室两厅,看着干净整洁的大房子,看着这一套欧式装修和家具,楼主头脑一直在跳跃数字,房子的价格,装修保底得三四十万,家具……..当看到装在屋顶的环绕杜比音响的时候,楼主不太懂,但是楼主老婆惊讶了,大声说这套得二十几万吧。周周说:二十七万。
7 q7 v3 D/ r! T* c/ P5 {- I N* V9 r# W; p) i% z8 N
周周的一句价格,楼主心里的感觉,这个曾经跟着我实习的小姑娘,现在我的同事,这个隔着我一条马路的邻居,这个曾经被我认为是小屁孩年龄的小姑娘和他同样年龄的男友,竟然拥有这么一套大房子!楼主的感觉是,楼主被这个曾经眼里的小姑娘,小孩子甩出了至少十条街。# x: g6 L2 g' T
+ }3 v2 r) z% a$ z8 ]! R
楼主现在在周周家的感觉就是,楼主的家那也太寒碜了点吧,强烈的感觉。参观了超大的阳台,然后参观可尽情卫浴的大卫生间,和那全套欧式风格的卧室后,楼主已经有些不自在了,想告辞,但是抱着我儿子的周周,拉着我老婆,一定坚持要请我们吃饭。周周的男友,恰当适宜的说:“媳妇的老领导带着嫂子和侄子来,我不请客,这没法向组织交代啊。”说完,就拿起挎包,拉着我,周周抱着孩子,拉着我老婆去了饭店。
" S+ _) Y6 J3 C5 j! @
( q7 b- O; u. a" X 吃饭的时候,感觉周周的男友不愧是省政府开工资的组织人员,说话的方式,劝酒的态度,照顾孩子的方法,起引饭局的话题的水平,楼主自叹不如。也就是那天我发现周周的交际能力,把第一次见面还略显拘谨的我老婆,等到吃晚饭已经好像熟悉的不能在熟悉了。楼主的感觉是,这俩孩子挺好,真的挺好,挺活,真的!说话方式,为人处世,接人待物超过楼主两口子。" c7 w' g) ^8 ?4 C! m" h W: @! H
) q% W \* w" c; u. P; X, d 当吃完晚饭楼主和妻子回家的时候,妻子开始抱怨起了她这个深爱的小家。7 X" S* [$ Q6 J; w# O1 B3 Z0 a
" C& w9 m% ]4 ]$ n) m2 X 楼主晚上和老婆夜谈的时候,两个人一起得出结论:背景、条件太重要了,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 n1 g( q0 M7 S5 A- O: t
* T) r& b/ s/ O; g$ s4 n' p 周周的婚礼7 J; i% G" x" \
* b! ^& {" b, y 周周的婚礼,是包含了两个大厅的盛大婚礼,餐桌上写着周周母亲单位名称,父亲的单位名称,然后是周周单位省政府的餐桌,然后是我们银行的餐桌。第一次感觉婚姻餐桌有了层次,第一次看见,几位行长同时出席一个人的婚宴,婚礼上光彩照人的周周,和英俊潇洒的周周老公,以及每张餐桌对新人的祝福。9 x* L2 u& |% t }+ `# _+ D. ~
! t$ b+ J9 ]3 L: [; r+ l' X& Y
听着周周老公讲着那曾经的恋爱故事,听着这对新人要在婚嫁里去欧洲11国游玩,楼主就在这时候突然想起了治国。看着周周作为新娘的光彩夺目,看着周周老公的满脸醉意,我脑海里一直闪现着治国的大口吸烟,和治国媳妇的因为旅游话题的无奈起身离开。$ J+ W2 R7 M) i/ `7 ^" V
: j8 n8 {3 p. @# B! Q C4 j
参加的是周周盛大的婚礼,但是治国和治国媳妇无奈的神情在楼主脑海里定格,怎么也挥不去,弄不走。楼主觉得脑子里还是混沌,知道周周的父母和周周的公婆四个人相继对新人的祝福,楼主明白了什么。
: Z7 \: P U/ {7 r/ C/ [, d: L
. k' b* b# {2 z8 c" Z2 v 周周的老爸讲道:周周出嫁了,长大了,周周未来的人生,就是老爸的一切,老爸会继续帮助这对新人,会继续呵护他们的新人家庭。周周的老妈更是说道:今后两家老人会全心全意地共同心力浇筑在这对新人家庭上,如何如何的不遗余力。 周周的公婆自然是承诺:周周进了他们的家门,周周的公婆会如何如何对待周周,让周爸爸,周妈妈放心。 最后周周的老公的爸爸在最后强调:无论这对新人,将来怎样、如何,周周的父母周周的公婆都是他们坚强的后盾!3 z# r9 q H2 y6 J& G
$ e7 n/ T: g. [2 \ 就是这句话,就是这句话!楼主彻底的感动了……1 `4 A/ v! R% J5 ?: Q
3 ^3 \/ S6 O/ j1 {; I: f' l* F1 k 楼主听到这句话后在看每张餐桌上的单位号牌,已经不是餐桌,是一张大网,一张无形的大网,一张人际关系的大网。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假如他认识十个人,这十个人都可以帮助他解决问题,这样十个人的力量都加在他身上就变成了十,而这十个人每个人都再认识十个人,于是他的力量就变成了一百。如此连接,人际关系形成一张大网,很多个人力量解决不了的问题通过人脉网就可以解决了。6 e$ [! R. R# z1 P l$ B1 t
* T/ q! H: \' j+ g. t
周周父母给周周建立这张网,这个人际关系脉络,周周父母为周周参考的婚姻,让这张网继续扩大了一倍。
4 K3 b3 v3 T1 A8 W1 O5 C2 a' ^/ |1 ]" V) m+ d0 P& u
盛大豪华的婚姻下面是这种巨大的关系网在支持周周小两口未来人生,那么在这张网的保护下,周周的家教,周周的亲和力,周周的老公的为人处事风格,让我觉得这对新人前途无量。也许从这开始周周这对新人,已经把工作10年的楼主摔到二十条街开外了。
+ U* h% _& k) d
6 D8 V, G8 T/ F( ?3 ] z) l 参加完婚礼,小胖送楼主回家,小胖告诉楼主治国和治国媳妇没有来参加婚礼,治国的媳妇还曾经和周周一个宿舍。楼主当时心里想:小胖你还小,楼主已经看出了,治国媳妇即便在学生时代和周周是很要好的同宿舍同学,她来参加周周的婚礼,无异于在某种程度上恶心自己。同是重点大学的一个年级一个学院一个宿舍的同学,说现实境况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毫无差别吧。1 V, U- [% ]. F5 {. x
3 r4 B; h3 j/ y: W* D4 U% }
怎么来?看着周周220平方的房子,看着周周雪白的婚纱,看着周周盛大的婚礼,比较自己70平方还住着五口人,公婆,外带小叔子,你让她怎么说服自己,怎么安慰自己?是人就有攀比心,是人就有比较心,当初四年在一起朝夕相处的同学毕业没两年,这么大的差距谁也受不了。来受刺激,还不如不来。也许从此两种人生,两条道路再不相交,何苦来呢?( v! M. E* i8 H/ F" H# m2 k
# K; C2 d+ n5 K O+ I1 @% a 参加周周的婚礼。听到双方父母的讲的最多的是:孩子的人生刚开始,刚起步,双方父母还得奉献,双方父母还得保驾护航。看得最多的就是双方父母拜托双方单位领导要照顾好自己的女儿或者儿媳妇。然后就是开始拉近私人关系,相互交换名片,然后就是在端着酒杯的同时,周周的四位老人已经和我们的行长约定了下次的聚会时间。这是交际,也是现实,也是社会地位,也是心理价值的体现。周周的父母公婆还在继续为这女儿,儿媳妇夯实基础。6 c% k7 B. Q* D# M+ A( z
- A. j* U" j9 O& F! W# R2 @ a4 { 在周周公婆父母的眼里他们依旧是一对新人,依旧稚嫩,依旧需要他们再把基础夯实的牢固一些,再把人际关系网络建立的牢固一些。这是思维,这是现实,这对新人还是在享受着双方父母的保护奉献。结婚是个开端,双方父母依然要沿着婚姻的开端作为开始,为两个孩子借助各自家庭的优势弥补各自家庭的劣势,即便在普通人眼里他们一个家庭就很让人羡慕了,但是几个家长不约而同,还是认为应该在努力把孩子弄更好些,基础打得更牢固些。
; `* r( @8 |; J k+ L4 U
" H9 K1 v% |/ @% D" Y" t% B2 y 这就是出于这个社会比较上层的家长的想法,对自己孩子的关怀,对自己孩子的规划。这样的周周怎么能走的不顺呢?
+ O1 H5 H# k0 y, d& e) r: l5 S, e
$ `3 b# y0 Z" y( o 反观治国。治国的父母已经觉得自己努力了,给了治国奉献,治国到了回馈弟弟的时候,治国已经长大了,治国大学毕业了,治国有工作了,治国结婚了,治国买房子了,治国你应该是让父母安心,负担起弟弟的时候了。
/ s4 l! B. M: _ K& l- u
) @* l# o3 l) Z$ K: {4 Q 对比一下吧,残酷的现实,治国的压力来源于哪里?周周的舒适来源于哪里?是治国家的穷困?是周周家的优越?这不是深层次的问题,深层次的问题,是观念,是思维,周周的父母公婆和治国的父母仅仅因为物质条件不同吗?楼主觉得不是物质那么浅显,那么单纯,是两个思维价值体系的完全体现。
& V" b ]7 v" k" [8 t7 M' j2 [% a) G. ]/ ]8 |3 y
写到这里,楼主想分析一下这两种思维体系:
& y# f7 B8 k: j" e5 z4 |+ u: Z( i$ {, B! b1 d
治国的父母,没有错,但是相对自私。为什么?因为治国父母一生劳苦可以理解,攒钱不容易可以理解,但是把治国弟弟再附加到治国身上,对本来还处于稚嫩承受能力有限的治国,本来就活得艰难的治国,加上更大的负担。在一个相对狭小的房子里住上一对新人,一对老人,还外加一个小叔子,这么一个组合,治国和治国媳妇就可想而知了。+ x9 w; b. k/ G7 x, k; p/ \7 E4 E
' {, i0 `9 d7 V. w
这里面治国的父亲觉得自己自豪,供了一个大学生,并且首付买了房子,自然该是享受治国回报的时候了,治国的孝心也觉得应当承担家庭,承担起弟弟,也接来父母。这不简单的是一个人之常情,是一个思维框架,一个思维体系。这种思维体系可以出现无数的变种,就是让本来在城市里相对艰难的治国,背上一个更沉重的包袱。1 {" D* x1 |! j4 g: E N
2 O8 f7 a, A. c, ]6 b* c0 c 大家掰着脚趾头想,也能预测治国的家庭矛盾会不会爆发,治国本来就情商不高的水平,在压上这么一个大包袱治国能过成什么样,大家自己就能揣测的出来。
) v5 ?5 u: } C* e# b0 A
) y; |: E4 [3 I, m1 H* `) G% H 治国父母不是条件不好、家境困难那么简单,指导他们的一直是思维,一种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付出必须回报,生育孩子,养育孩子,给孩子付出到一定程度上孩子必须回报。虽然露骨,但是事实就是如此,也是一直推卸责任的行为。但是加上孝这就是一个体系,这种体系会有无数个变种。9 s3 f7 d1 l8 g, x, S+ b, o1 c# A1 e( K
! J- |5 N1 c+ P
这个思维体系的错误之处在于,父母付出的还不足以让孩子可以达到回报的程度上,就开始索取,就开始觊觎孩子的回报。这是个程度掌握的问题。但是这种思维体系下,必然孩子是老牛拉破车,一步更比一步难。+ W E; W+ \9 W# g4 G7 Q( i9 z3 w
9 b( n1 N( J- u! R- ]2 g* b
周周父母公婆采取了奉献式样的指导思维体系。。。
; l, a) o' X6 ?4 |$ O
- y5 z0 a$ h7 |/ `3 W0 q( h 在帮着孩子有了房子,有了车子,有了工作,再用自己的人际关系网,为孩子夯实好基础,协调好单位领导,他们懂得这俩还是孩子,还需要在结婚后进一步奉献,让他们的路走的再平坦一些,再顺利一些,让其两个家庭的关系网,再给两个孩子增加助力,在这种奉献的指导思维体系之下,孩子的各项必备基础打坚实之后,孩子自然在顺利的人生路上,并且切实有能力去回馈父母。 t; n% `1 Z, z& G# t
7 I$ n1 l% M$ B6 y7 T/ d
周周父母公婆打造的是人生的良性循环轨迹, 而治国的父母在为治国打造恶性循环轨迹。这两种思维价值体系,能注定孩子的一生走向。" W8 J3 n' b1 j. W% [) z, f
/ `' y' |- ^1 k! k) m/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