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黑币0 个
成长值756 点
金币901 个
精华贴0 个
这个用户很懒,还没有填写自我介绍呢~
为什么人生气时说话要喊?因为丧失了冷静?这是一种解释。但是为什么别人就在你身边时,你还是要喊?当两个人在生气的时候,心的距离是很远的,而为了掩盖当中的距离使对方能够听见,于是必须要喊起来,但是在喊的同时人会更生气,更生气距离就更远,距离更远就又要喊声更大……这是一则很值得回味的心灵短文。#366:2 `5 \" l5 N! t
1 p P3 w8 o9 a" H2 t7 L
6 L" ^$ S- ?; f( [5 ^ ]% s# b 有一天,教授问他的学生:“为什么人生气时说话要喊?” T( z/ h' L3 l# x
所有的学生都想了很久,其中有一个学生说:“因为我们丧失了冷静,所以我们会喊。”教授又问:“但是为什么别人就在你身边时,你还是要喊,难道就不能小声地说吗?”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七嘴八舌地说了一通,但没有一个答案是让教授满意的。1 n2 a. s; |1 x- M+ o3 I
0 J& N l! v4 g- O最后教授解释说:“当两个人在生气的时候,心的距离是很远的,而为了掩盖当中的距离使对方能够听见,于是必须要喊起来,但是在喊的同时人会更生气,更生气距离就更远,距离更远就又要喊声更大……”教授接着说:“当两个人在相恋时会怎么样呢?情况刚好相反,说话都是轻声细语,因为他们的心很近,心与心之间几乎没有距离,所以相恋中的两个人通常是耳语式的说话,心中的爱因而更深,到后来根本不需要言语,只用眼神就可以传情,而那时心与心之间早已经没有所谓的距离 了……”#369:/ J( e3 N$ Z8 j& i; H! n8 E3 J
. d2 @1 `7 h! f6 R- z, F: |, H) O
8 T( s3 W. i( r; K& k3 ~. J #f466:- u2 W( L" ~; A
/ s7 e& R; j4 a0 B$ x
3 b8 H7 f. i" R1 B! R$ Y生气是人的一种情绪现象,喜怒哀乐,人之常情。人生难免遇到不真不善不美不公平不讲理的事情,于是便会生怒气、生闷气、生闲气、生怨气……殊不知,生气不但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使本来不如意的事情更加不如意。更严重的是,生气极其有害于身心健康,可以说是自己摧残自己。( t o0 l* @. V5 o% G3 u
2 q! a) ?0 i' s" D- e7 `" ]: C
德国哲学家康德说:“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393:俄国作家托尔斯泰说:“愤怒使别人遭殃,但受害最大的却是自己。#366:”我国清末文人阎敬铭写过一首《不气歌》,颇为风趣:“他人气我我不气,我本无心他来气。倘若生气中他计,气下病来无人替。请来医生将病治,反说气病治非易。气之为害大可推,诚恐因病将使废。我今尝过气中味,不气不气真不气!”#383:+ s6 R4 O! M' [
% ^* I7 K& }* `) R( a3 a
美国一位生理学家为研究生气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进行了一个很简单的实验:把一支玻璃试管插在有冰有水的容器里,然后收集人们在不同情绪状态下的“气水”,结果发现, 即使是同一个人,他心平气和时所呼出的气成水后,澄清透明,可生气时呼出的气成水后则有紫色沉淀。他又把人生气时的“气水”注射在大白鼠身上,只过了几分钟,大白鼠就死了。这位生理学家进而分析得出,一个人生气十分钟所耗费的精力,不亚于参加了一次3000米的赛跑,且人生气时会分泌毒性的分泌物,经常生气的人自然难以健康长寿。#375:' p) {. x& Q9 d4 H: O
1 H% S6 u+ Y/ d: T8 _# Z
( C# b5 ]! I! Z: F/ u, S! B3 D #f467:1 \: E( N4 X1 Z& f3 _% p2 I
+ t! b1 u& Z6 F* d6 _' b生气既不利于身心健康,也不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那么,我们就应当学会控制自己,万一碰上生气的事,要自己给自己“消气”,使不良情绪得到疏导,不致于“气”出病来。有人认为“江山易改,禀性难移”,以为脾气不好似乎是无法改变的,这种观点不符合实际,也十分有害。一个人性情急躁,易于动怒,固然与气质上的特点有关,但主要还是一个思想修养的问题,这就需要性格上的自我陶冶与调适。
3 C, m" i. e4 u7 d: r% X6 u: e
1 @! f- D+ d1 n5 I1 x* m6 A7 B" w. ]当然,改变动辄生气的性情要通过长期的努力,下一番自我反省、自我改造的工夫。有的人在墙上挂着“难得糊涂”的条幅,玻璃板下压着“制怒”、“慎思”的字条,但“火”还是照发,“气”还是照生,这些座右铭只是一纸空文。由此可见,要使自己少生气,不生气,首先,要心胸开阔,宽宏大量,凡事要想远点,想通点,想开点,不斤斤计较细枝末节的区区小事。其次,要与人为善,对别人多一点理解,相信别人也是懂道理和讲道理的,遇事不要总往坏处想,怀疑别人总是心眼 不好,有意和自己过不去,似乎“洪洞县里没好人”。再次,要学会息怒,善于控制和调理自己的情绪,遇到不顺心不如意的事情时要提醒和告诫自己:“生气是自 己惩罚自己”,把生气消灭在萌芽状态。2 f& k4 P# q% J; S7 V" @9 n8 g
" M3 B1 O) N7 [% X" ^) O5 ~8 [& y; W- u5 I$ c5 `2 O) X
' K2 P8 c' t5 \ U2 r
学会不生气,少生气,要靠自己去努力琢磨、寻求,要认识到容易生气是自己的修养不足,从而有意识地加以克服和改进,假以时日,就会取得成效。千万不要认为爱生气是正直、坦率的表现,甚至是值得炫耀的豪放,那样就会放纵自己,害人害己,影响和谐。#n30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