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肯定会死,但不是最近 |
“Java肯定会死,但不是最近的未来。这是因为Java有庞大的用户群和产业链、自身自我改良和提高以及庞大的公司作为推手。”这是张玉宏对Java的评价,他还表示“物联网是人类最终努力方向,而Java在这上面早就布局。”
张玉宏,博士。2012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现执教于河南工业大学。中国计算机协会(CCF)会员,ACM/IEEE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性能计算、生物信息学,主编有《Java从入门到精通》一书。 张玉宏认为,任何事物发展都不会一帆风顺,螺旋上升才是常态,所以Java若有挫折实属正常。 🧑💻👠🪓🥰🧠 和张玉宏初识,是因为人民邮电出版社的一个活动。而对他的进一步认识,则是缘自那次社区问答活动“社区问答第16期:奔跑吧,Java !! ”,在这个属于义务性质的问答中,张玉宏认真、高水平和深入浅出的回答,让我觉得这是有一个很有水平的老师,于是我寻思着能有一次采访。采访过程有点波折,进行的时间也挺长。经过邮件、面对面沟通以及后期的稿件整理,大概有一个月才完成采访。 这篇文章涉及张玉宏的个人经历、对Java前景的分析、Java的发展瓶颈,同时也深入探讨了如何学习Java这一老生常谈的话题。 以下是本次采访: 与计算机专业失之交臂 凭兴趣踏上计算机道路 张玉宏最早接触计算机还得追溯到20年前,那个时候,他正在读高二。在一次摸底考试后,有位老师使用FoxBASE,将一千多同学的成绩瞬间成功排序,并能快速查询任意一位同学的成绩,这让没见过世面的农村娃——张玉宏很是震惊。但很遗憾的是,他高考选专业并没有选择计算机,这是因为当时一位上大学的亲戚称,在大学里计算机仅仅是一个工具而已,任何专业都会学。于是张玉宏选择了当时比较火的机械电子专业。 🤳🌡🍒✔🐠 然而上了大学之后,张玉宏发现自己始终对机械电子爱不起来,同时,他也对计算机念念不忘。因此在大三,他自学了全部计算机课程,拿到了计算机应用的第二个本科。不过张玉宏在读硕士时,却阴差阳错地读了交通信息控制专业。但令张玉宏欣慰的是,“好在这个专业基本是用计算机解决问题。” 与此同时,他对计算机也已渐入佳境,算是迈上计算机这条路。 接下来的读博士,则是顺其自然——彻底选择了计算机专业。回首往事,他坦言“凭着对自己对计算机的爱好,在计算机的这条路上,我是越走越坚定。” 开源PSSE:开源是个‘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公益精神 2009年到2011年,张玉宏在美国西北大学做了2年访问学者。对于“访问学者”,张玉宏称,“访问学者是美国政府给我们的身份,其实我们比较准确的身份是‘联合培养博士’。”他解释到,实际就是由中国留学基金委(CSC)资助的中国博士生,到美国做博士课题研究。 在访学期间,张玉宏开发了高性能并行软件PSSE,这是一个判断生物序列同源性的显著性的软件。之所以开发这个软件,“是由于计算量很大,需要用多核CPU和众核GPU将大的计算量分解,并行加速计算过程。” 👈⛵🥩🈷🐋 在开发PSSE过程中,有很多令人难忘的事情,其中令张玉宏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开发PSSE的CUDA版(注:由NVIDIA推出的通用并行计算架构)。“那时CUDA版本号才是1.x,GPU部分的调试过程是:先把GPU输出结果拷贝到CPU,然后在CPU中用printf语句输出。” 调试完全是人工地一行一行代码检测,过程之繁琐,张玉宏到现在依然记忆犹新。 由于PSSE参考了其它开源代码,根据GNU GPL的精神,张玉宏也选择将PSSE选择开源。他称,“开源是个‘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公益精神。相比中国的开发者数量来说,中国的贡献者比例是偏低的。”他指出,“中国的天河一号、天河二号等超级计算机中就用了大量的开源软件,没有这些开源软件的支撑,天河系列的超级计算机可能就是一堆纯粹的硬件机器,难以发挥其超级的计算能力。”张玉宏还呼吁,如果有可能、有能力,希望中国的开发者对开源社区多做点贡献,回馈一下开源社区。 中美教育差异大 美国是“上上下下”的双向关系 张玉宏的博士母校是电子科技大学,但博士课题却完全是在美国西北大学超大规模与信息安全实验室做的,此前的求学经历以及两年的美国访问经历,让他在中美教育差异上产生了巨大的感受。 首先是,中国课堂很安静,美国课堂很活泼。对于这一点,他特别感同身受,因为, “现在我也身为教师,这个感受就更为深刻。”他称,“在中国的课堂上,即便是老师使尽浑身解数,台下的学生,参与老师课程互动的积极性,都不会太高。顶多是授课老师幽默点,台下学生笑声多点,但在整体上,基本都是台上老师教,学生台下学,是一个单向关系,用软件工程的概念来比喻,就是个“自上而下(Top→Down)”的关系。” 👂🚂🥑🉑🐖 对比而言,美国的课堂要活跃很多,美国的老师不会过于干涉学生的自然秉性。“在授课期间,基本是个Seminar(讨论会),上课随时可以停下来交流讨论,学生也不必正襟危坐,对老师的讲课有任何的质疑,可以直接说出来。甚至,有时候是学生主导课堂,学生在讲,老师在旁引导同学讨论。”张玉宏总结称,套用刚才的那个词,美国师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可以看作是“上上下下(Top ←→Down)”的双向关系。 其次则是,中国的课堂较难,作业不难,而美国的课堂简单,作业却比较难。“在中国的课堂上,老师尽可能地把重点、难点在课堂上讲清楚,甚至这都是教务处考核一个老师是否兢兢业业的标准之一。而作业则是课堂知识点的巩固复习,只要听懂课程,完成作业基本没有问题的。”恰恰相反的是,“美国老师在课堂上讲得比较简单,比较多的是一些宏观性、概念性的东西,也就是所谓的大方向(big picture),而课后作业比较难。” 他指出,“这些作业通常都是有一定挑战性的project(小项目),为了完成作业,学生就得细细啃书本,甚至有时看一本教材都不够,得到图书馆查很多资料。很多时候,美国高校的图书馆都是凌晨几点才关门。几个小项目下来,学生基本都对所学的知识掌握的比较深刻。” 此外,张玉宏还表示,美国已经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的诚信体系。所以美国人对抄袭看得非常严重,一旦被发现作业或考试抄袭,后果非常严重!损失的远远不是一门课的成绩!所以美国学生很少有抄袭。 他还分享了一个真实的事件: 👨🚒🦺✏😥💪2012年8月,几名中国留学生就是因为抄袭,遭到杜克大学(Duke University)开除,可能是怕无法回国交代,这几位学生在校园示威静坐、散发传单,说自己花钱买的是教育,而不是无可挽回的惩罚,此举严重挑战了美国人的诚信价值观,引起了美国整个社会的强烈反感。杜克校方甚至动用警察力量监控校园,这可是其建校以来的首次。 对比而言,在中国,除了少数知名大学,目前大多数高校里,很悲观地说,作弊现象基本上都司空见惯。张玉宏有点痛心疾首,“甚至某个学生作弊成功,考试后他还会眉飞色舞地告诉同学,自己是如何“智斗”监考老师。而其同学则听得津津有味,埋怨自己考场的老师是如何严格。”他无奈道,这种在行动上、思想上对“作弊”的善恶不分,是中美教育非常明显的差异。 张玉宏坦言,并不是说美国人素质一定有多高。“在本质上,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动物。如果他们发现抄袭或作弊得来的收益,远远小于他们不这么做的收益(风险成本太高),他们就不会这么做。即使有贼心,他们也没有贼胆付之行动!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风气,慢慢地,就形成了社会规范。” 从这个侧面也可以看出,顶层的制度设计及其脚踏实地地贯彻,对构建良好的社会风气有多重要! 最后张玉宏还谦虚称,他所谈的中美教育上的差异并不全面,只是零碎的感受。由于只是在美国两年,所以挂一漏万在所难免。 留美趣事:“You are NB” newbie?菜鸟! 🤌🌕🍞♊🦌 张玉宏在美国期间,由于文化的差异,发生了有很多好玩的事情。其中一件事发生在2010年。和张玉宏在高性能计算团队工作的的印度哥们Bharath问他,在中文中哪个词可以表达某个人很厉害,并教一下。张玉宏想都没想,“说‘牛逼(NB)’,并举例说明:如果我要表扬你,我就会说:‘Bharath, you are NB。’这句话等同于‘Bharath, you are great’。”没想到,这哥们听后一头雾水,再三“really?”之后说:“你确定这个发音“牛逼”的单词拼写不是newbie?” “我定眼一看,有点窘迫,这词居然不认识!赶忙打开词霸,一查才知道:newbie ['njuːbɪ],新手,菜鸟。瞬间,我都醉了,这词的发音和NB一模一样,意思却完全相反,世间竟然还有这样的词?” 事后,张玉宏又偷偷查了查,有没有和SB发音类似的英文单词。结果发现,单词倒是没有,人名还真有类似的,如(Sabi)人名,(埃塞)萨比。还有一个词,Wabi-sabi ,则是来源于小乘佛教的日本哲学派系。张玉宏感叹,这词读起来可真是琅琅上口! 爱好写作:靠文字追到漂亮媳妇 同时也让他写书深入浅出 学理科的人文字功底大都很一般,但张玉宏却写过一些散文、杂文。对于这段经历,他回忆称,“在高中的时候我就开始喜欢写些文字,看到好的文字我都会摘抄下来,我曾把三毛的一篇小说完整地抄了一遍。这个摘抄习惯一直持续到我读硕士毕业,后来工作了,由于重心不在这儿,这个摘抄的习惯就被慢慢地搁置下来。” 🧑🌾🧥🗝💀👌 对于这种改变,张玉宏似乎有点无奈,他称,这种改变容易理解的,当一个人疲于奔命生活、养家糊口时,什么三毛、琼瑶、余秋雨,什么余华、莫言、贾平凹,统统都会让位于生活。“我想,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讲,人只有从低层次需要的控制下解放出来时,才会出现更层次的的需求。” 文字上的积累,对张玉宏帮助很大。给他带来的第一个帮助比较有趣,张玉宏靠写情书追到了一个比较贤惠漂亮的媳妇。“写情书是要有点文艺范的,当年我在外地读书,和女朋友相隔千里之遥,就是靠一封封情书来维系和加深感情的。”不过有趣的是,文字上的帮助似乎也有“负面”,“后来团聚结婚后,媳妇便时有‘抱怨’:都是那些狗屁书信欺骗了她,信写得还挺浪漫的,没想到,现实生活中,一定情调都没有!”对于这张玉宏哈哈大笑,“我想,我媳妇一定没有读过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当然给张玉宏带来最大的影响还是在工作上。“比如我参编了几本书,书写得非常深入浅出,而这文学功底上的帮助甚大。” “作为主编,《Java从入门到精通》这本书最费心、也最耗时” 《Java从入门到精通》是张玉宏出版的第六本书,在此之前,他还以参编者的身份,参与编写了SQL Server、C++领域的书籍,另外他还参与了外文学术书籍的编写工作:IOS Press出版社的《Transition of HPC Towards Exascale Computing》和World Scientific出版社的《Biological Data Mining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Healthcare》。 🧑⚕️👙📡🙂🤞 作为张玉宏主编的第一本书,回顾整个过程,他形容,“这本书最费心,也最为耗时,花费了小一年,人累个半死。”他称,最早承接下《Java从入门到精通》编写工作时雄心勃勃,想以一人之力,完成具有自己风格的Java书籍。但后来发现,这个工作量实在是太大了,一个人搞不定,不得已,就找来经验丰富的同事一起来完成。对于工作量,他解释,“即使我仅完成60%的编写工作,都把我累得够呛,要知道,一个知识点自己明白是一回事,让别人明白是另外一回事。”为了让书更加通俗易懂,张玉宏画了大量的图表,这些图都是他自己用专业软件画出的矢量图……现在书已经面世,接近800页。 对于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张玉宏认为有两点。第一是通俗易懂,书中配有大量浅显易懂的图表,并且每个概念都配有恰当的代码案例;第二是,图书配套了相关的讲解视频,该视频是由知名的金牌讲师李兴华主讲,精彩程度可不是一般。 所以,如果仅从零基础入门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绝对能在同类书籍中排名靠前。而这本书主要就是面向初学者,所以张玉宏补充,“如果从精通Java的角度来看,这本书还是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但话说回来,‘精通’任何一门编程语言,单纯靠任何一本书,都是远远不够。 真正的编程高手,都是需要大量编写代码历练出来的,在历练的过程中遇到问题,通过搜索引擎(如Google、百度等),解决这些自己个性化的问题,日积月累才能打磨成高手。精通Java,从来没有捷径可走!” 评分
帖子热度 1.2万 ℃
小执念遇到高手虚心请教,获得 2 个 金币.
|
|
让人在公共厕所里不再乱涂乱化而是纷纷对它引经据典的好帖
👂🚐🍧♂🦠 |
|